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北部,成立于1954年11月,下辖塔城、阿勒泰两个地区和10个直属县市,首府设在伊宁市,是全国唯一的哈萨克族自治州,也是全国唯一既辖地区、又辖县市的自治州。全州总面积26.91万平方公里,通常所讲的伊犁是指伊犁州直区域,面积5.65万平方公里,北与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塔城地区相邻,东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邻,南与阿克苏地区相邻,西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接壤,人口
291万,少数民族人口占62.8%,境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四师、七师及所属19个团场。
伊犁得名于伊犁河,素有“塞外江南”美誉,是历史上著名的“天马之乡”和古丝绸之路北道要冲,这里有丰富的资源、瑰丽的风光、独特的民俗风情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伊犁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地”。自西汉以来,伊犁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见证了张骞出使西域、细君公主和解忧公主远嫁乌孙、成吉思汗西征、左宗棠收复疆土、林则徐治水、锡伯营大西迁等重要事件。在历史长河中,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交流融合,包括哈萨克、维吾尔、汉、回、蒙古、锡伯等13个世居民族在内的47个民族共同孕育了一体多元、融合开放、独具特色的伊犁文化。
伊犁是资源富集的“聚宝盆”。这里年均降水量为465.4毫米,伊犁河年径流量167亿立方米,约占全疆水资源量的20%;拥有天然草场5100多万亩,森林面积1097万亩,耕地800余万亩,是新疆重要的农牧业生产基地;已探明矿种9类63种,煤、铁、金、铀、石灰岩储量居新疆前列,其中煤炭远景储量4772亿吨,已探明储量564亿吨;石油探明储量7.6亿吨。
伊犁是向西开放的“桥头堡”。边境线长475公里,伊宁市距乌鲁木齐670公里,距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原首都阿拉木图436公里,是新疆乃至全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国际大通道。沿边设有霍尔果斯、都拉塔、木扎尔特3个国家一类口岸。其中,霍尔果斯口岸是我国西北最大的公路口岸,具备中哈国际铁路、连云港—霍尔果斯高速公路、伊宁机场、西气东输管道四位一体综合交通枢纽功能;正在建设的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是国家在新疆设立的两个“特区”之一,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是全国唯一的跨国经济合作区。
伊犁是生物物种的“基因库”。境内有库尔德宁雪岭云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野核桃、小叶白腊、四爪陆龟3 个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保存着天山马鹿、雪豹、麋鹿、盘羊、四爪陆龟、裸腹鲟等60多种珍稀动物和野生核桃、苹果、巴旦杏、雪莲、甘草、贝母等3000多种高等植物、700多种药用植物,是世界上少有的生物多样性天然基因库。
伊犁是旅游度假的“好地方”。伊犁自然景观雄壮秀奇,雪山、森林、草原、河流立体分布,有著名的那拉提、唐布拉、喀拉峻、库尔德宁、夏塔、果子沟等天山草原风光,有闻名遐迩的八卦名城、乌孙古墓、弓月城遗址、阿力麻里城遗址,有伊犁将军府、林则徐纪念馆和乾隆皇帝御书的格登山记功碑等众多历史文化景点,是中国西部理想的旅游目的地。
近年来特别是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各地尤其是江苏省的对口支援和自治区各厅局的大力支持下,伊犁州党委、政府团结带领各族干部群众,紧紧围绕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解放思想、变化变革、奋力拼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明显成效。
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2年,伊犁州直生产总值602亿元,同比增长15.5%,比2009年增长52.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56.2亿元,增长25.8%,比2009年增长1.35倍;地方固定资产投资581亿元,增长44.2%,比2009年增长2.2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625元,增长16%,比2009年增长51%;农牧民人均纯收入9155元,增长17.2%,比2009年增长71.4%。
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现代煤化工、石油石化、钢铁及有色金属加工、生物制药、农副产品加工、建材、纺织等优势产业快速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初步建立。建有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奎屯—独山子经济技术开发区、伊宁边境经济合作区3个国家级园区和4个自治区级园区。已入驻中国500强企业28家。2012年,实现地方工业增加值127.6亿元,增长23.5%。
现代农牧业加快发展。粮食、油料、蔬菜、林果、畜产品和出口农产品加工六大基地加快建设,伊犁马、新疆褐牛、哈萨克羊、黑蜂、冷水鱼等特色养殖快速发展,蔬菜、花卉、中药材、薰衣草等特色种植初具规模。伊犁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加快建设。2012年,粮食、肉、蛋、奶产量分别占全疆的20.3%、12.7%、20.5%、27.3%。
城镇化步伐明显加快。坚持规划先行,树立现代城市理念,加快“一个核心(大伊宁区域)、两个中心(伊宁市、奎屯市)、两个副中心(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新源县)”建设,“大伊宁”区域经济一体化建设全面启动,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2012年,州直城镇化率达到42.3%。
第三产业稳步发展。着力打造世界级旅游精品,加快旅游规划编制和设施建设,形成了自然风光、民俗风情、历史文化、边境跨国和冰雪旅游五大品牌。全年接待游客9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0.6亿元,分别增长23.8%、41%。同时,现代物流、交通运输、金融保险、电子商务等产业快速发展。
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霍尔果斯经济开发区建设全面启动;中哈合作中心核心区开工建设项目21个、配套区入驻企业48家;中哈第二条铁路通道——霍尔果斯国际铁路建成通车。全年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56亿美元,位居全疆第二。
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精伊霍铁路、赛里木湖—伊宁高速公路建成使用;伊宁机场、那拉提机场四季通航。恰甫其海、吉林台水库和伊犁河南岸干渠工程建成使用,伊犁河北岸干渠工程开工建设。建成和在建水电装机200万千瓦、煤电装机120万千瓦;伊宁—凤凰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成,伊犁—库车750千伏输变电项目即将建设,“伊电外送”成为现实。
生态环境保护全面加强。坚持环保优先、生态立州,颁布实施了《伊犁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制定出台了《坚持“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60条措施》,优化产业布局,强化环评论证,关停污染企业,对生态敏感县实施差别化考核,加快生态项目建设,其中伊犁河谷百万亩生态经济林一期10万亩工程全面完成。目前,州直森林覆盖率达到12.7%。
民生建设成效显著。按照自治区党委的部署要求,连续三年开展“民生建设年”活动,全面实施了安居富民、定居兴牧、保障性住房、天然气入户等一批重点民生工程,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扶贫等事业加快发展,各族群众更多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现代文化大力弘扬。“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深入人心,文化体育设施加快建设,“百日文化广场”、“社区大舞台”、“送书送报送电影送演出”等文化惠民工程深受群众喜爱。
目前,伊犁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各族人民安居乐业,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大团结的热潮已经形成。
面向未来,我们将坚决贯彻党的十八大、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科技、教育为支撑,坚定不移走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道路,加快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牧业现代化、信息化和基础设施现代化步伐,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打造天山北坡西部经济强区、中心城市、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和世界级旅游精品,加快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确保与全疆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