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密是新疆的东大门。东与甘肃省酒泉市相邻,南与巴州相连,西与吐鲁番、昌吉州毗邻,北与蒙古国接壤。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辖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和伊吾县,总人口58.39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31.9%,城镇人口占61.1%。
哈密有“新疆缩影”之称。东天山横贯哈密东西,将哈密分割为南北两块区域。独特的地形特征造就了自然景观极具新疆特色,融大漠、绿洲、雪山、松林和草原于一地,旅游资源类型全、特色浓、潜力大,文物古迹众多,被誉为“游哈密,走遍天山南北”。
哈密文化多元。自古就是东西方文化、西域与中原文化的荟萃地和交汇口,既有中原文化的脉络,又保持着古老的传统少数民族风情,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多元文化在这里碰撞激荡、荟萃交融、和谐发展。哈密木卡姆极具东疆特色;哈密歌舞、书画、剪纸、刺绣等民间艺术五彩缤纷;哈密瓜园、自然民俗村等都保持着古老与生态文明。
哈密被誉为“瓜乡、煤都、风库、光谷、枢纽”。
——哈密因哈密瓜闻名中外。哈密盛产哈密瓜,是哈密瓜的故乡,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瓜以地名,地以瓜闻,产品远销海内外,有“西域之果,瓜莫盛于哈密”的美誉。
——煤炭资源储量大、品种多、易开采,具有低硫、低磷、低灰粉、高发热量“三低一高”的特点。预测资源量5708亿吨,占全国预测资源量的12.5%,占新疆预测资源量的31.7%,居全疆第一位。主要分布在三塘湖、大南湖、巴里坤西部、淖毛湖、三道岭、沙尔湖、野马泉等矿区。2009年以来,开展了“疆煤东运”煤田地质勘探会战,勘探面积约1.76万平方公里,约占哈密煤田总面积(3.9万平方公里)的45%。累计千米以浅探求资源量达2037.99亿吨。累计完成详查以上地质勘探报告(不包括重复完成的精查报告)42处,获取资源量1171.66亿吨,其中可供露天煤矿开采资源量226.39亿吨。已完全具备开工建设总能力5亿吨以上煤矿的建井条件。2011年地区规模以上企业生产原煤1685.6万吨,同比增长47.9%。
——风能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哈密东南部风区、三塘湖—淖毛湖风区、十三间房风区共3个风区,风功率密度≥150瓦/平方米总面积为51569平方公里,占到全疆风功率密度≥150瓦/平方米总面积的66.3%,技术开发量达到7549.8万千瓦,约占全疆技术开发量的62.9%。哈密被国家确定为7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之一,全疆规划的九大风电场中,哈密地区占有3个。哈密地委、行署高度重视风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先后规划编制了《哈密地区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报告》和东南部、十三间房、三塘湖、淖毛湖等风区工程性规划,规划总装机规模计划到2012年底,风电装机规模达到315万千瓦;到2015年达到600万千瓦;到2020年达到1180万千瓦。目前进驻哈密地区并陆续开展风能资源测量工作的企业已达31家,建设测风塔80多个,截至2011年底,全地区风电装机规模达25万千瓦。
——光能资源丰富。哈密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空气干燥,大气透明度好,日照充足,年平均太阳总辐射量为6214.66兆焦/平方米,全年日照时数3170—3380小时,是全国日照时数充裕的地区之一。哈密市东南部、星星峡等区域全年日照时数达3500小时,比俗称“日光城”的拉萨还多350小时。为高起点发展太阳能上下游产业,建成太阳能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哈密地区先后编制完成了《哈密地区并网光伏发电工程规划》(2010—2030)、《哈密石城子光伏产业园区开发实施规划》以及哈密市烟墩、巴里坤县三塘湖、伊吾县淖毛湖各150万千瓦光伏发电规划,规划到2020年地区光伏发电总规模达到600万千瓦。2011年以来地区先后有12家企业的17个光伏项目获得自治区“路条”,规模36万千瓦,占到了自治区核发“路条”及规模的50%。目前中电投、中广核光伏企业各2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已建成发电。
——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哈密地处亚欧腹部,既是新疆向内地开放的门户,又是我国向西开放的主要陆路通道和桥头堡,具有东西双向开放的地缘优势。特别是随着“一主两翼”铁路的规划建设,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哈罗铁路、嘉峪关—阿拉山口铁路电气化改造,将军庙—哈密—临河铁路的开工建设,哈密将形成东联、西出、南通、北拓的立体交通枢纽,具有明显的区位交通优势。
其他矿产资源也非常丰富。目前已发现各类矿种76种,占新疆已发现矿种的65%,储量居全疆前列的有17种。
——铁矿资源。是哈密最具优势的矿种之一,分布广、类型全、远景储量大、富矿比例较高,预测资源量22.1亿吨,居全疆第一位,累计查明资源储量3.31亿吨。
——铜镍资源。十分丰富,成矿条件优越,已探明土屋、土屋东、延东、香山、黄山、镜儿泉、图拉尔根等矿床。仅土屋—延东铜矿成矿带铜资源预测资源量超过1000万金属吨,居全疆第二位,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截至2008年末累计探明资源储量69.15万金属吨,品位为0.35%—0.81%。镍矿产地6处,预测资源量1584万金属吨,截至2008年末累计探明资源储量118.24万金属吨,居全疆第一位,仅次于镍都金川,居全国第二位。
——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主要分布在巴里坤县三塘湖、伊吾县淖毛湖盆地和哈密市红台区域。三塘湖和淖毛湖盆地预测油气资源当量9.3亿吨。在已探明的6个含油区块中,石油总资源量5.7亿吨、天然气资源量1500亿立方米,被国土资源部油气储量评审办公室验收确认为亿吨级油田,成为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的重点试验区块和试验项目。
——无机盐资源。主要有芒硝、湖盐、钾盐等。芒硝保有储量8902万吨,占新疆探明储量的12%,居全疆第五位;湖盐探明资源量5907万吨。以硫化碱、纯碱为主产品的无机盐化工产业已初步形成,硫化碱市场份额占全国四分之一,是全国三大硫化碱生产基地之一。
——钼资源。预测资源量100万吨以上,已探明矿山1座(白山钼矿),探明资源量80万吨。黄金预测资源量25048.5千克,累计探明资源量3041.95千克,矿石品位为3—5克/吨。
此外,哈密还有丰富的稀有金属和非金属矿,特别是镁、钛、钒、锰、银、铅、锌、钾硝石、钠硝石、膨润土等资源具有很大的潜在开发和利用优势。(2012年)
哈密是新疆的东大门,是新疆通往内地的交通要道,自古就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素有“西域襟喉”、“中华拱卫”、“新疆门户”之称。东与甘肃省酒泉市相邻,南与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相连,西与吐鲁番、昌吉回族自治州毗邻,北与蒙古国接壤。设有国家一类口岸-老爷庙口岸,是新疆与蒙古国发展边贸的重要开放口岸之一,边界线长586公里。辖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和伊吾县,总面积15.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56.78万人。有汉、维、哈、回、蒙等3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31.8%,城镇人口占58.3%。辖区内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十三师、吐哈油田公司、乌鲁木齐铁路局哈密办事处等中央、自治区驻哈单位。
哈密地区下辖哈密市、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伊吾县,共计10个镇、27个乡(含3个民族乡)。哈密市总面积84 977平方千米,下辖5个街道办事处、4镇、14乡(含两个民族乡);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总面积38 445平方千米,下辖4镇、8乡;伊吾县总面积19 735平方千米,下辖2镇、5乡(含1个民族乡)。哈密地区行政公署驻哈密市。辖区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13师、吐哈石油勘探指挥部等20多个中央、自治区单位。(2008)
哈密地区下辖一市两县,即:哈密市、伊吾县、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辖区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13师、乌鲁木齐铁路局哈密分局、吐哈石油勘探指挥部、哈密煤业集团、新疆钢铁集团雅满苏矿、新疆第6地质大队、704地质大队及伊吾军马场等20多个中央、自治区驻哈单位。(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