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招商发展局网站
首页 > 投资环境 > 新疆概况

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概况

时间:2015-08-21 13:14:01 来源:新疆政府网 作者:打印本文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位于亚欧大陆中部,地处中国西北边陲,总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国内与西藏、青海、甘肃等省区相邻,周边依次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8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5600多公里,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四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交界邻国最多、陆地边境线最长的省区。
    新疆古称西域,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西汉政权与西域各城邦建立了联系。公元前60年,西汉政权在乌垒(今轮台县境内)设立西域都护府,自此西域正式列入汉朝版图。清乾隆后期改称西域为新疆,1884年正式建立新疆省,省会迪化(今乌鲁木齐市)。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设在乌鲁木齐市(蒙古语意为优美的牧场)。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共有47个民族成份,其中世居民族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塔吉克、锡伯、满、乌孜别克、俄罗斯、达斡尔、塔塔尔等13个。截至2013年末,新疆总人口2264.30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60%。全区辖有14个地州市,其中包括5个自治州、7个地区、2个地级市;90个县(市),其中包括6个民族自治县、6个县级直辖市和32个边境县(市);865个乡镇,其中包括42个民族乡。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自治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辖有14个师、176个农牧团场,总人口约270万人。
    新疆的地貌可以概括为“三山夹两盆”:北面是阿尔泰山,南面是昆仑山,天山横贯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习惯上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面积52.34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内陆盆地。位于塔里木盆地中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贯穿塔里木盆地的塔里木河全长2486公里,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北疆的准噶尔盆地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盆地。准噶尔盆地中部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面积约4.8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沙漠。在天山东部和西部,还有被称为“火洲”的吐鲁番盆地和被誉为“塞外江南”的伊犁谷地。位于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31米,是中国陆地最低点。新疆水域面积5500平方公里,其中博斯腾湖水域面积992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片片绿洲分布于盆地边缘和干旱河谷平原区,现有绿洲面积14.3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8.7%,其中天然绿洲面积8.1万平方公里,占绿洲总面积的56.6%。
    新疆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降水稀少、蒸发强烈,年均降水量154.4毫米。境内山脉融雪形成大小河流570多条。冰川储量2.13万亿立方米,占全国的50%,有“固体水库”之称。水资源总量832.7亿立方米,居全国前列,但单位面积产水量仅为全国平均的六分之一。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不均衡,资源性和工程性缺水并存。新疆土地资源丰富,全区农林牧可直接利用土地面积10亿亩,占全国农林牧宜用土地面积的十分之一以上。现有耕地7600多万亩,人均占有耕地3.45亩,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6倍;天然草原面积7.2亿亩,占全国可利用草原面积的14.5%,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新疆全年日照时间平均2600-3400小时,居全国第二位,为特色优势农产品种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新疆矿产种类全、储量大、开发前景广阔。目前发现的矿产有138种,占全国已发现矿种的80.7%;查明有资源储量的矿种有97种,储量居全国首位的有5种,居前五位的有27种,居前十位的有41种。石油、天然气、煤、铁、铜、金、铬、镍、稀有金属、盐类矿产、建材非金属等蕴藏丰富。据全国第二次油气资源评价,新疆石油预测资源量209.2亿吨,占全国陆上石油资源量的30%;天然气预测资源量11万亿立方米,占全国陆上天然气资源量的34%。煤炭预测储量2.19万亿吨,占全国预测储量的40%。
    新疆幅员辽阔,自然景观神奇独特,著名的景区有高山湖泊—天山天池、人间仙境—喀纳斯、绿色长廊—吐鲁番葡萄沟、空中草原—那拉提、地质奇观—可可托海以及喀什泽普金胡杨景区、乌鲁木齐天山大峡谷等。在5000多公里古“丝绸之路”的南、北、中三条干线上,分布着数以百计的古文化遗址、古墓群、千佛洞等人文景观,其中交河故城、楼兰遗址、克孜尔千佛洞等蜚声中外。截至2013年末,共有国家A级旅游景区223个,其中5A级景区7个,4A级景区50个,3A级景区82个。新疆民族风情浓郁,各民族在文化艺术、体育、服饰、居住、饮食习俗等方面各具特色。新疆素有“歌舞之乡”美称,维吾尔族的赛乃姆舞、刀郎舞,塔吉克族的鹰舞,蒙古族的沙吾尔登舞等民族舞蹈绚丽多姿。
    新疆生物资源种类繁多、品种独特。野生植物达3850余种,麻黄、罗布麻、甘草、贝母、党参、肉苁蓉、雪莲等分布广泛,品质优良。果树资源丰富,其中优良品种300余个,自古以来就有“瓜果之乡”的美誉。野生动物近700余种,占全国的11%。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116种,约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其中包括蒙古野马、藏野驴、藏羚羊、雪豹等国际濒危野生动物。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19个援疆省市、中央部委的大力支持下,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区各族人民,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坚持变化变革、敢于担当、务求实效,紧密结合新疆实际,全力推进一系列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重大举措的落实,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保持了新疆社会大局的稳定。
    ——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2013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8510亿元,比上年增长11.1%,比2009年增加4232.95亿元,年均增长11.2%,连续四年实现生产总值新增超千亿元;人均生产总值37847元,比上年增长9.7%,比2009年增加17905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2009年的17.8:45.1 :37.1调整为2013年的17.4:46.4:36.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148.41亿元,比上年增长30.2%,比2009年增长2.9倍,年均增长30.29%。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28.5亿元,比上年增长24.2%,较2009年翻了近一番半,年均增长30.53%。公共财政预算支出3067.1亿元,比上年增长12.8%,比2009年增加1720.19亿元,年均增长22.8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39.15亿元,比上年增长13.4%,比2009年增加861.62亿元,年均增长14.71%。
    ——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健康发展。全面提升农牧业现代化水平,确立了粮食、棉花、特色林果业、畜牧业和区域性特色农业、设施农业六大产业发展新格局,现代农牧业基地建设、加工转化、市场开拓、科技支撑能力得到提高。2013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38.88亿元,比上年增长7.2%,比2009年增长29.1%,年均增长6.6%,连续三年增速位居全国第一。粮食总产量1337万吨,实现“六连增”;棉花总产量351.7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50%以上,单产、总产连续20年居全国首位。特色林果面积达到2210.84万亩,果品生产能力超过1000万吨。设施农业种植面积超过91万亩。啤酒花、番茄、枸杞、葡萄、香梨、石榴、核桃、红枣等特色农产品享誉国内外。现代畜牧业不断发展,肉类总产量、牛奶产量、禽蛋产量分别达到139.26万吨、135万吨和28.20万吨。农业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现有国家、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90家,其中国家级33家。农业机械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率超过82%。农业节水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累计建成农业高效节水面积3700多万亩(其中,地方2400万亩)。
    ——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加快优势资源转化步伐,推进工业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构建符合新疆实际的现代产业体系。2013年完成工业增加值3200亿元,比上年增长13%,比2009年增长61%。在促进石油工业稳步增长的同时,非石油工业不断壮大,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达到55.8%,比2009年增长1.1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稳步增长,2013年,原油产量2658.47万吨,同比增长3.3%。原油加工量2510.19万吨,同比增长3.3%;天然气产量282.91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1.7%;发电量1142.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6.5%;电解铝产量246.28万吨,同比增长1.5倍。信息化稳步推进,云计算产业开始起步。固定电话、移动电话用户分别达到544.8万户、2133.9万户,宽带用户达到293万户。
    ——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制定并实施《自治区推进新型城镇化行动计划(2012—2020年)》,目前全区所有地州城镇体系规划纲要、县市新一轮总体规划修编乡、镇及村规划编制工作已全部完成。截止2013年末,新疆城镇人口1006.93万人,城镇化率达44.5%,比2009年提高4.6个百分点。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33.71%。有乌鲁木齐市、克拉玛依市、石河子市、五家渠市等19个国家园林城市(县城)。喀什市、吐鲁番市、伊宁市、特克斯县、库车县等5个市、县被列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2013年,全区铁路营业里程4911公里,比2009年增长28%;公路里程17.01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728公里,比2009年增长2.3倍;现有16个公共运输机场、171条航线,形成了连接55个国内城市和15个国家、24个国际(地区)城市的空运网,是全国拥有机场最多、航线最长的省区。新疆民航旅客吞吐量达到1987.86万人次,比2009年增长3.57倍,其中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到1535万人次,是我国西部重要的枢纽机场。油气管道总里程已达2.2万公里,乌鲁木齐—兰州成品油管道、中哈原油管道、“西气东输”一线、二线等相继建成投运。发电装机容量达到4300万千瓦,已实现110千伏、220千伏全疆联网。“疆电东送”稳步推进,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建成,准东—华东±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启动实施。全年完成疆电外送交易电量65.3亿千瓦时。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坚持“资源开发可持续、生态环境可持续”,生态环境保护不断加强。实施《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完成《新疆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开展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连续多年实施博斯腾湖、艾比湖等重大生态治理修复工程和天然林保护二期、三北防护林五期、野生动物保护和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等工程,塔里木盆地周边防沙治沙、天山北坡谷地森林植被保护与恢复工程列入国家规划。新疆天山成功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启动阿尔泰山拓展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工作。绿洲生态环境持续改善,水源涵养区、自然保护区、生态良好区、风景名胜区、人群密集区生态环境监管全面加强。截止2013年末,共建成各类国家和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28个,保护区总面积1962.56万公顷,占全区国土面积的11.8%。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0个。全区森林覆盖率由2009年的4.02%提高到2013年的4.24%,其中绿洲森林覆盖率由14.95%提高到23.5%。乌鲁木齐大气污染治理成效显著,空气质量达标率由2009年的71.8%提高到79.7%,创有监测以来最好记录。
    ——全方位对外开放不断扩大。2013年,全区货物进出口总额275.6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进口52.92亿美元,下降9.1%;出口222.7亿美元,增长15.1%。现有一类口岸17个、二类口岸12个,是全国拥有口岸数量最多的省区之一。2013年全区口岸进出口货运量4966万吨,增长18.2%。阿拉山口口岸是我国唯一的铁路、公路、输油管道三位一体的国家一类口岸,进出口货物量超过2400万吨,占全区过货量的近一半。现有国家级园区20家,其中包括:乌鲁木齐、石河子、库尔勒、奎屯—独山子、准东、甘泉堡、五家渠、阿拉尔8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乌鲁木齐、昌吉、石河子3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伊宁、塔城、博乐、吉木乃4个边境经济合作区,喀什、霍尔果斯2个经济开发区以及乌鲁木齐出口加工区、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阿拉山口综合保税区。“中国—亚欧博览会”已成功举办三届,成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国家级经贸盛会。旅游业蓬勃发展,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区国内旅游人数5048.86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637.43亿元,分别增长7.2%和17.6%;接待入境旅游人数156.73万人次,境外旅游收入5.85亿美元,分别增长4.6%和6.3%。
    ——社会事业繁荣发展。全区有各级各类学校9124所、在校生462.16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63.47 %;各类学校专任教师32.47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专任教师占55.49%;有普通高校36所,在校生27.84万人。文化事业欣欣向荣,“区、地、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初步建立起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自治区、地(州、市)、县(市)三级图书馆、博物馆实行免费开放。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是我国唯一的国际舞蹈艺术盛会,自2008年起已成功举办三届。广播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5.7%和96%。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进一步巩固,基本实现了所有县(市)有医院、卫生防疫站和妇幼保健机构,乡(镇)有卫生院,村有卫生室。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8%,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4%。
    ——民生改善成效显著。自2010年开始,连续四年开展“民生建设年”。民生建设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每年保持在70%以上。2013年实施了25类100项重点民生工程,全区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2237亿元,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3%。四年来,累计建成安居富民房92.09万套,定居兴牧工程18.7万户、保障性住房实际开工114.16万套。全区有216万人纳入城乡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改善,2013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874元,比上年增长10.9%,是2009年的1.6倍,年均增长12.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296元,比上年增长14.1%,是2009年的1.9倍,年均增长17.1%。
    2010年4月,中央决定实施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确定由我国东中部19个省市对口支援新疆12个地州、82个县市和兵团12个师。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开展以来,各对口支援省市共组织实施了3223个援疆项目,投入援助资金359.2亿元,其中2013年组织实施了1092个援疆项目,投入援助资金112亿元。各援疆省市组织培训新疆各类干部人才54.5万人次。2010年以来,选派第七批援疆干部3261名,其中医生教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约占56.4%。新一轮对口援疆让新疆各族人民切身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进一步增强了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和决心。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从我国民族和宗教的实际出发,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民族、宗教政策,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新疆作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地方之一,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维护了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形成、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加强,一大批优秀少数民族干部、管理人才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活跃在行政管理以及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得到充分尊重。目前,在新疆各类教育中,均有多种少数民族语言的教学。其中基础教育阶段采用了维吾尔、汉、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锡伯、俄罗斯等7种语言进行教学。报纸、期刊用多种少数民族文字出版发行。广播电台、电视台用多种语言播出。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继承和发展。古代文学巨著《福乐智慧》、《突厥语大词典》和历史史诗《格萨尔》、《江格尔》、《玛纳斯》等一批少数民族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并发扬光大。目前,我区已拥有维吾尔木卡姆艺术、柯尔克孜史诗《玛纳斯》、维吾尔族麦西热甫3项世界级非遗项目。大力促进宗教和谐,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目前,全区有宗教活动场所2.4万余座,其中,伊斯兰教清真寺2.4万座;宗教教职人员2.9万名,充分满足了信教群众宗教活动的需要。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大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自1983年以来,已连续32年在全区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马克思主义“五观”、“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思想深入人心,促进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高度重视新疆工作,作出重大战略部署。2014年5月,中央召开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新疆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主攻方向和政策措施,确定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是新疆工作的总目标,为新时期新疆工作提供了总指针、总遵循。为深入贯彻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自治区党委召开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新疆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当前,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自治区党委八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以推进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为总目标,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大力弘扬“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在天山南北掀起了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的新热潮!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