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长江,巍巍昆仑,从帕米尔高原到准噶尔盆地,从塔里木河畔到伊犁河谷……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19个援疆省市以砥砺奋进、栉风沐雨的精神,帮助2300多万新疆各族人民奔小康。
新疆发改委提供的数据显示:党的十八大以来,19个援疆省市共组织实施援疆项目4866个,投入援疆资金475.4亿元。引进援疆省市经济合作项目4911个,完成投资8801.88亿元,占同期新疆固定资产投资的22.8%,为新疆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与活力。
发展产业促就业
增收致富不用愁
“现在,我工作半年就能抵得上家里全年种地收入,还不用日晒雨淋。在家门口就业,我很开心。”已经在英吉沙县城关乡喀赞其艾日克村卫星工厂工作3年的阿依努尔·赛买提说。
针对当地群众特别是留守妇女的实际情况,山东援疆企业中兴手套采取“总部+卫星工厂”的经营管理模式,在对口支援四县设厂布点115处,带动就业1.6万人。
目前,19个援疆省市结合受援地实际,探索出多种产业援疆模式,积极推动就业岗位向乡、村、户辐射延伸,方便当地群众就地就近就业。
“发展产业才是实现和田长治久安之道。”北京市对口援疆和田指挥部副指挥、和田地区行署副专员汪兆龙表示,北京市把能够大量吸纳当地老百姓就业的产业项目作为招商引资重点,已安排产业发展促进就业资金12.6亿元,建成各类产业园区6个,引进了新疆京和纺织公司、和田秋实昆仑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29家企业落户和田,总投资超过40亿元。
上海市结合喀什实际,安排产业带动就业资金9.1亿元,实施相关项目83个,落实劳动密集型产业项目24个,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岗位超过1.5万个。
“4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戈壁荒滩,如今已是喀什经济开发区核心示范区的深圳产业园,入驻企业所招收的5000多名员工,全部来自喀什市及周边乡镇。”喀什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干部米热卡米力感慨地说:“没有深圳援建,就没有深圳产业园今天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19个援疆省市安排产业促进就业援疆资金98.6亿元,扶持规模化牲畜养殖、纺织服装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建成各类产业园区115个,有效促进了新疆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群众稳定就业增收。
民生优先暖人心
群众生活奔小康
红色的楼顶,淡紫色的墙体,一栋栋崭新的楼房格外醒目……走进阜康市甘河子镇,很难把这个欣欣向荣的小镇与6年前那个脏乱的集镇联系起来。“以前,生活在甘河子镇的人是人人想走,现在是争着要来,这一切要感谢山西援疆。”这是当地老百姓的心声。
75%的援疆资金用于民生建设,80%以上的援疆资金安排使用到县(市)及以下的基层,这一数字映射出民生优先的援疆理念。
住上了“两居房”、喝上了自来水、走上了柏油路……党的十八大以来,19个援疆省市在保障改善民生上持续用力,建成安居富民房120万套、游牧民定居房6.38万套,使超过500万城乡群众住房条件明显改善,同时大力加强水、电、路、气、通信及社会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
前有房、中有园、后有圈,周边还有田。这样的生产生活场景,让伽师县克孜勒博依乡乔拉克村村民肉孜·土尔第兴奋不已。相比往年,他家新添了20只羊,番茄、南瓜也收获颇丰,迈入小康指日可待。在他看来,这一切都得益于广东省实施的农牧林果水居“六位一体”组合式援疆扶贫项目。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重点解决民生问题的过程中,19个援疆省市还将援助重心向扶贫帮困倾斜,在中央核定的资金量外,动员社会力量额外筹集援助款物20.66亿元,助力受援地打赢脱贫攻坚战。
人才援疆打基础
干部素质得提升
智力援疆、人才援疆是提升新疆发展软实力的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援疆省市累计安排资金22.91亿元,组织3.5万名县、乡、村三级干部赴援疆省市轮训,培训各领域干部人才105万人次,有效提升了新疆干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
“一开始,父母不同意我到这里学习。但在扬州市援疆干部的极力邀请下,父母来这里参观后改变了想法,认为这里硬件条件好,还有扬州市的援疆老师教学,不来学习就吃亏了。”谈起为什么选择新源县新疆职业技术学校时,巴勒根·努加合甫笑着说。
巴勒根仅仅是受益于教育援疆的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19个援疆省市坚持把干部人才援疆作为提升新疆发展软实力的关键,采取双向挂职、两地培训、组团式支援等方式,不断提高受援地教育、医疗卫生等领域干部人才队伍素质,打造了一支支“永不走”的援疆队伍。
随着援疆工作力度的不断深入,援疆省市充分发挥对口援疆的纽带作用,组织开展“双结双促”“1+1互助”“少年儿童手拉手”“青少年交朋友”等各类活动,促进新疆与内地各族群众的了解,增进各族群众团结。
彼有真情在,我有赤诚心。新一轮援疆工作开展以来,援疆干部肩负使命、攻坚克难,善做善成、筑梦天山,换来新疆各族群众发自内心的敬重和真诚。(杨明方 冉 波)